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访问量:1671107

四十年历史与回顾

  • 江天骥与自然辩证法

    孙思;

    <正>江天骥先生(1915.5-2006.10),广东省廉江人。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翻译家和哲学教育家。早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外文系,由于阅读进步书刊被国民党逮捕并被开除。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投身抗战应征入伍,先后在美国志愿军(飞虎队)和美国第14航空队任翻译员。1945年就读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生院哲学专业,1947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48年至1952年受聘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52年因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李达校长重建武汉大学哲学系,礼聘江先生回校任教,江先生欣然回到珞珈山,此后一直在武汉大学工作至1998年退休。期间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代外国哲

    2019年05期 v.35;No.37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科学哲学

  • 知识论析取主义与强怀疑论

    陈仕伟;

    在知觉知识研究领域,强怀疑论一直以来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多理论都试图对这一问题给出解答,却都差强人意。近年来,知识论析取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知觉知识研究进路方兴未艾,其代表人物麦克道尔通过对强怀疑论论证做出一个合理的"诊断",澄清了一个长久以来对于知觉经验的误解,从而消解了提出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基础,为强怀疑论的解决给出了新的可能。但他的解决方案也遭受了一些反驳,如赖特就认为他并没有"真正认真对待怀疑论",并不比摩尔的回应做的更好。笔者将试图为麦克道尔做出某种辩护,指出赖特的指责是建立在对麦克道尔的误解之上,忽视了麦克道尔论证的先验面向。在笔者看来,知识论析取主义的确为强怀疑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案。

    2019年05期 v.35;No.375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8 ]
  • 知识与运气相容吗

    黄俊维;

    近年来,一些哲学家尝试对"知识与运气不相容"这一认识论共识提出挑战,主张知识与运气是相容的,认知运气不是理解知识的关键。可惜的是,通过对运气相容论的两个论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两个重要缺陷:(1)只针对不相容论的某个具体观点加以批评;(2)缺乏解释和处理知识反运气直觉的理论方案。因此,运气相容论整体而言是不成功的,认知运气依然是理解知识的一个核心要素。

    2019年05期 v.35;No.375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1 ]

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

  • 存在论与诠释学视域下的技术哲学——海德格尔论技术的本质

    王宏健;

    后期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规定可以看成一种"技术存在论",技术被理解为形而上学的本质。相反,早期海德格尔则试图营造一种"技术诠释学"。与学界将两者对立的通常做法不同,笔者建议,将两者看作两种互相关联、互相统一的技术哲学。而要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则必须回溯到早期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techne[技艺]概念的阐释中,突出技艺作为一种存在方式和解蔽方式的意义,突出技艺与明智的区分和联系及其中蕴含着的诠释学原理。

    2019年05期 v.35;No.375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23 ]
  • 论技术使用的生态临界:临界模式、时空维度及态势转化

    林慧岳;陈万球;

    技术生态临界点是技术使用的环境负荷由"可承受"向"不可承受"转变的转折点,又是技术的环境影响由"可修复"向"不可修复"转变的转折点。生态临界点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不可逆转性、风险聚集性、体系性、认识滞后性和社会建构性的特征。技术的生态临界可分为生态链生物放大和空间扩散积聚两种模式情景,空间和时间是生态临界过程的分析维度。技术的生态效应达到临界点将发生量级巨大且不可逆的灾难事件,技术生态风险防控必须在临界期进行。

    2019年05期 v.35;No.375 21-2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4 ]
  • 美国制造业计划评估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赵正国;

    本文介绍了美国制造业计划概况和实施进展,分析了该计划评估机制,并对2016至2017年间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德勤公司分别对该计划实施情况开展的评估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举办的专题研讨会进行了案例研究,阐明了对中国重大国家战略评估的四点启示:一是高度重视评估活动的多样性;二是加快改进专家评估的惯常模式;三是大力支持评估机构加强能力建设;四是积极推动评估资料的信息公开。

    2019年05期 v.35;No.375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1 ]

科技与社会

  • 当代西方环境德性伦理的新发展

    童建军;林晓娴;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探讨了德性伦理进入环境伦理问题讨论的议题,借助环境范例方法、扩展主义方法以及德性理论方法,发展了多元的环境德性,补充了传统德性伦理的德目,如开放;丰富了传统德性伦理中重要德目的内涵,如爱国主义、俭朴和保护性体谅;重申了公共德性和认知德性在当代环境伦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当代西方环境德性伦理新发展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对于环境哲学与环境保护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2019年05期 v.35;No.375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7 ]
  • 公共政策中的知识争议与启示——以二孩政策为例

    田喜腾;

    通过分析二孩政策中的知识争议和解决过程,探讨服务于二孩政策中的知识依据,研究政府在公共决策中应该如何应对知识争议。研究发现,公共政策中需要应用一定的新知识,它们不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完备知识",而是不完备、易出错和经常有争议的知识;单纯使用权威性知识的公共决策,常常会放大知识建构性的威胁;运用平行对立、公开验证、实践检验三个原则,建立平行公正的知识民主型公共决策,有利于消除知识的建构性和误差,更好地处理知识争议的不确定因素和科技风险,为优质公共决策提供良好路径。

    2019年05期 v.35;No.375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90 ]
  • 人工智能机器具有道德主体地位吗?

    闫坤如;

    人工智能机器是否具有道德以及是否构成道德主体引发学者思考,这涉及到对于道德主体的界定、对道德主体标准的思考,更涉及到对于智能机器与人类的区别的反思,我们在对道德主体标准分析的基础上,对道德嵌入的人工道德主体进行伦理建构,在智能机器设计之初把"善"的理念嵌入到人工智能机器中,促进与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

    2019年05期 v.35;No.375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0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191 ]
  • 大数据与当代社会秩序重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

    高剑平;齐志远;

    数据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人类以数字记录客观事物,通过数学结构探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所蕴含的因果关系。数据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储存技术、信息传播技术以及信息采集技术的进步,产生庞大的数据流,量变引起质变,形成"大数据"。大数据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整体关系的认知。大数据将改写人类的认知模式、行为方式、社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模式,成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构建力量。人类社会因为大数据而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2019年05期 v.35;No.375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12 ]
  • 人工智能的“负责任创新”

    郭林生;刘战雄;

    目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众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虽然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但也带来不确定的风险。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兴起的"负责任创新"旨在解决科技发展中的责任伦理问题而提出的理念,这为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思考与现实应对的路径。运用负责任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人工智能伦理责任的规制或者嵌入,使其形成具有道德的决策和行动,从而促进人工智能良性、开放、健康和包容的发展,推进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存。

    2019年05期 v.35;No.375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386 ]
  • 县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系统性试验

    李建军;刘光辉;袁国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难点在县域。如何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业态创新,发现并激活县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新机制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县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在于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构建县域现代产业经济体系。影响县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技术、人才和文化以及实现三者耦合共生、协同创新的社会网络。农业嘉年华是助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系统性试验,是聚合县域技术、人才和文化要素、创建县域创新社会网络的有效载体,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选项。

    2019年05期 v.35;No.375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3 ]

学术动态与信息_书讯

  • 马工程教材《科学技术哲学》出版

    赵俊海;

    <正>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哲学》于2019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刘大椿教授主持编写,李建会、刘永谋、段伟文、赵俊海、王伯鲁、刘孝廷、曾华锋、肖显静、万小龙、雷瑞鹏、曾国屏、古荒、刘劲杨等学者参与了编写。《科学技术哲学》集结了国内该领域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其编写前后历时10年之久,囊括了科学技术

    2019年05期 v.35;No.375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科技思想史

  • 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数与二进制机械计算器——再论二进制发明权之争

    张涛;

    莱布尼茨在1679年系统发明了二进制,并设计了一款二进制机械计算器。莱氏二进制,本质上是一种组合数,反映了用一种元素组合成整个世界的哲学思想。从发明组合数,到创立二进制,再到提出单子论,在莱氏那里具有逻辑必然性。在1666年发明组合数的时候,莱氏就已经发现了2的幂运算与组合度的密切关系,为发明二进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魏格尔四进制的发明,以及自身的机械论哲学转向,构成了莱氏发明二进制的条件。莱氏二进制计算器的设计理念,直观地反映出了二进制作为组合数的本质,以及二进制与单子论的关系。因此,从"内史"的角度来看,二进制是莱氏的系统性发明,是其思想的必然延续和有机组成部分,不能简单理解为一种计数方式。

    2019年05期 v.35;No.375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68 ]
  • 日本传统工艺的保护与振兴策略研究

    朱琴;吴又进;邹天骄;

    通过文献调研和政策分析,发现日本传统工艺保护包括"保护"和"振兴"两个层面,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将部分传统工艺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和"选定保存技术",《传统的工艺品产业振兴法》指定了"传统的工艺品",为日本传统工艺保护和振兴提供了保障。日本非常重视官产学研相互协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力量,推出商标注册、设计更新、品牌重建、海外推广,以及海外销售渠道开拓等一揽子振兴措施,并结合"酷日本(COOL JAPAN)"战略,创造有利于传统工艺发展的社会环境,为传统工艺保护和振兴提供支持。

    2019年05期 v.35;No.375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8 ]
  • 中国拓扑学家谱系与学术传统

    陈克胜;

    中国现代数学是从欧美现代数学移植过来的,其中拓扑学在中国是发展比较好的一个数学分支,其背后深层的原因引发关注。本文基于中国部分拓扑学家学术谱系的角度尝试来探讨该问题:通过绘制中国部分拓扑学家学术谱系,并分析其结构特征,由此探讨拓扑学的中国学术传统,得出拓扑学学术传统在中国已形成的结论。

    2019年05期 v.35;No.375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27 ]

学术动态与信息_会讯

  • 第三届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学术研讨会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举办

    会讯;

    <正>2019年4月13至14日,由中国自然辩证研究会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学术研讨会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举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孝廷指出,文化文多样性是人类世界的活力所在,生态多样性是自然界的活力所在。临沧是既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典型,也是生态多样性的典型,本次论坛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共同主办是深入自然辨证法学术研

    2019年05期 v.35;No.375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3 ]

“量子力学哲学问题”专栏

  • 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中的概率问题

    万子谦;万小龙;

    多世界解释在量子概率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对多世界宇宙图景和概率概念在不相容性、证据有效性、决定论等方面相矛盾的批判,多世界解释提出了一系列辩护。然而这些辩护并不牢靠,因为其策略回避了多世界解释最根本的问题,即概率不守恒,从而导致辩护不能彻底,只能转移、隐藏问题,并催生出多世界解释的其它困难。舍弃对多世界物理实在性的预设,回归原初的相对态解释,则能够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并更好的实现这一创造性构造的启发功能。

    2019年05期 v.35;No.375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9 ]
  • 量子力学解释新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乔笑斐;

    测量问题一直都是量子力学的核心问题,更是量子力学解释得以发展的根基。文章对量子力学中围绕测量问题而产生的几种解释思路进行了分析,对三种新的主流解释进行了说明,另外还对当下最流行的量子力学解释——埃弗雷特解释及其核心问题给出了解答,并对其成为新正统解释的可能性给出分析。

    2019年05期 v.35;No.375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4 ]
  • 量子纠缠现象的历史性哲学启示——兼及因果描述的理论模型性质

    王天恩;

    量子纠缠现象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更深层次搅动,不仅涉及定域性与非定域性甚至因果性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深化了我们对概念规定本身性质的认识;不仅揭示了本体论思维方式的性质,而且揭示了本体论描述方式的意义和局限。量子纠缠的哲学意蕴是划时代的,它意味着本体论是整体性把握对象性关系的理论模型。其最终目的不是抽象普遍性终极追寻,而是为具体事物的认识提供不断合理化的整体观照。量子纠缠所涉因果性问题与因果描述模型密切相关。量子纠缠所表明的非定域性并不是量子领域本身的特性奇异,而是源于哲学理论的传统定位。

    2019年05期 v.35;No.375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8 ]

历史与回顾

  • 知识图谱视野下的陈昌曙及技术哲学

    刘则渊;

    著名哲学家陈昌曙先生是中国技术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不幸辞世是中国技术哲学界的重大损失。这里仅以现代知识图谱的视野展示这位当代哲人开拓的中国技术哲学全景概貌,来表达我们对他的深切怀念之情。昌曙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在世界3的文献数据库中留下了他的著述及其对学术同行影响的深深印迹。以中文期刊文献数据库中陈昌曙论文及引用陈昌曙论著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和研究对象,用科学计量学及其最新的知识图谱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分析。如果说,陈昌曙论文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展示了他本人在技术哲学及相关学术领地开拓耕耘的整体全貌,那么,对引用陈昌曙论文的文献共词分析图谱,则彰显了在陈昌曙影响下追随者继承与创新的可喜情景。从中可以展望一代新人正把昌曙先生开创的中国技术哲学事业推向新的领域和新的阶段。

    2019年05期 v.35;No.375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8 ]

自然辩证法教学

  • 自然辩证课程应肩负培养创新能力的历史使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尝试

    王跃新;刘力源;

    创新能力是人才最高的本质力量,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开发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怎样培养、采用何种培养方法,设置哪些相关学科去培养创新能力,乃是高校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学科、单一手段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多学科协同、多手段联动才能解决。自然辩证法就其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性质,应当肩负起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历史使命。

    2019年05期 v.35;No.375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4 ]

问题讨论

  • 生物个体性问题的科学实践哲学解释

    徐源;

    实践的缺失导致了生物个体性问题的解释困境,而已有的依存性与敏感性理论仍然不能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以科学实践哲学作为理论背景,从实践维度中的理论解释过度到实践解释,认为生物个体性生成于情境化的实践过程中,具有地方性的特征。在科学实践哲学的视域中,生物个体性问题补充了其以往的实践缺失,满足生物作为一个个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情境化选择的结果,生物个体性是具有动态维度的情境化产物。

    2019年05期 v.35;No.375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7 ]
  • 视觉赋魅:领导人微视频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

    栾轶玫;

    近一年来,我国涌现出大量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为核心的原声微视频,其时长一般为1-3分钟,大量采用习近平的原声进行讲述,并使用通俗易懂、贴近人民的话语来传达习近平的治国理念,传播具有社交化、移动化、碎片化的特点,这些微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公众的喜爱而大量传播。领导人微视频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传播语境下集中出现的?它反映了当下政治传播的哪些新特点?作为一种政治传播创新手段,它能否为新时期的政治传播重新"赋魅"?本文借助韦伯的"祛魅"理论对近期主流媒体发布的领导人微视频的传播内容、叙事风格、传播路径进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探讨了主动祛魅与视觉赋魅的新命题,提出:视觉赋魅是当下政治传播的核心方式,基于社交媒体的领导人微视频是视觉赋魅的最佳形式。

    2019年05期 v.35;No.375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78 ]
  • 唯物主义本体论基础的一次深刻总结——读《广谱存在论导引》

    段传彬;

    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基础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次比一次更深刻、更普适,其中列宁的物质范畴是其最高阶段。广谱存在论继承了列宁物质范畴的基本精神,同时又吸取了现代数学关于代数结构、几何结构的不变性理论、现代物理学关于物理实在性的变换群理论等,从广义结构分析和广义量化的角度进行了新的抽象和概括,使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基础获得了新的形态。它可以看成是唯物主义本体论基础的又一次深刻总结。

    2019年05期 v.35;No.375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4 ]

  • “纪念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批示成立40周年”征文启事

    <正>1977年3月,中国科学院理论组、中国科协理论组和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组在北京联合召开了自然辩证法座谈会,提议成立全国性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有关部门的领导钱三强、周培源、于光远等参加了会议。同年12月,中国科协向当时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提交了《关于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请示报告》。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为纪念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批示成立4 0周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将开展一系列纪念性的学

    2019年05期 v.35;No.375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