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巍;陈勃杭;
自然选择原理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但是自然选择了什么(个体、基因、群体)?这仍是生物学哲学的争议话题。本文回顾了个体选择、基因选择与群体选择(多元选择)的观点与问题。着重从"屏蔽"与"适应度"来批评现在最为流行的基因选择,为群体选择辩护。劳埃德把自然选择的单位与层次细分为互动子、复制子、受益者、适应表现者等四个问题,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仍是互动子问题。我们最好能够设计出判断自然选择单位的判决性实验,从而为解决这一哲学问题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2013年02期 v.29;No.300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幼军;
哈金论题是科学哲学家哈金提出的对近代概率论在十七世纪中叶兴起与发展的历史现象的解释,它的主要观点是:近代概率的凸现可通过人们对于征兆、证据、可能性等观念的认识的转变来解释,并宣称近代概率理论之所以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是因为在此时发生了一场观念革命,而在此之前并不存在具有主客观双重性的近代概率观念。然而加伯和查贝尔以大量详实的资料考证和分析展示了哈金论题并不自洽,导致近代概率产生的征兆、内在证据、可能性的度、频率等观念早已出现在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中。对于从古代到十七世纪中后期这个过程中一系列有关观念的追溯可以发现具有双重性的近代概率的起源的持续踪迹,因此对概率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解释并不必求助于的概念革命。
2013年02期 v.29;No.300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建红;张娜;
从传统的观点看,交换作为一种简单可观的人类行为,是不符合复杂性特征要求的,但对其进行复杂性分析后可以发现,交换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综合决策行为系统,符合组分复杂、结构复杂和功能复杂三方面的复杂性要求,是一种复杂系统。在认识了交换复杂性的本质后,对交换复杂性的基本模型进行了理论描述,并指出了将复杂性理论引入交换问题的研究所内含的方法论意义。
2013年02期 v.29;No.300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梅祥;何向东;
有两种典型的处理隐喻问题所采取的语义和语用模式。一种是戴维森所采取的因果理论模式;另一种是塞尔的语用意向理论模式。对于戴维森的因果理论模式,我们可以通过他建立的三角测量模式来解释,然而他无视了隐喻语句中存在着说话者意义的事实;对于塞尔的语用意向理论模式,我们可以通过格赖斯的对话语用理论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来解释,然而他忽视了隐喻语句中远非总是具有确定的说话者意义的事实。最终在戴维森和塞尔的隐喻模式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一个以戴维森的三角测量模式为因果基础,内含塞尔的意向性解释规则的一个新的处理隐喻问题的因果意向性模式。
2013年02期 v.29;No.300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小爱;
近现代以来,哲学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这两大思潮展开,认知的哲学情结决定了它的发展脉络也必然与此相关,至此,认知人本主义和认知科学主义应运而生。前者延续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形成了形而上学式、面向现实型和自主行为式认知。后者继承了理性为纲的研究主旨,认知生理学、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模拟策略相继诞生。然而,单纯地重视人性或者粗暴的理性独断并不能真正地解决认知之困,融合才是趋向。计算机自主行为模拟方案将认知人本主义趋向和认知科学主义趋向加以融合,这种用计算机操作等物理行为模拟人类认知等物理行为的方式弥补了以往"操作模拟心灵"的缺陷,为解决物理属性与意识概念之间的不搭界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2013年02期 v.29;No.30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李宏芳;
信息理论范式与惠勒的信息纲领"物理存在产生于信息"相一致,倡导纯信息原则,认为"物理学是信息",与"信息是物理学"的范式相对。从建构结构实在论的视角出发,我们认为量子信息是一种新的自然类。量子信息和量子物质有同等的本体论地位,但在一定的情境下,其本体论优先地位会发生改变。
2013年02期 v.29;No.30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和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协办的"首届全国工程社会学研讨会",定于2013年4月20-21日在北京举行。
2013年02期 v.29;No.30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吴国林教授新著《量子信息哲学》,已于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对量子信息进行哲学探索的结果。量子信息理论基于量子力学,又具有新的特点。量子力学仅是量子信息理论的基础之一,量子信息理论还包括信息理论、计算理论等。因此,量子信息哲学的
2013年02期 v.29;No.300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静;
<正>明末清初时期的中西文化会通是中国近代科学思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学界对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文学者关注有加,却忽视了对清朝开国后第一位最重要的科学家、被《清史稿》誉为"一代畴人之功首"的薛凤祚的研究。薛凤祚在其《历学会通》中最先采用修正了的哥白尼日心说,最先引进了对数,并超越徐光
2013年02期 v.29;No.30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晶晶;孙涛;
<正>2012年12月4日上午,由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国太平洋学会等组织的"国际科技学术社团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五层会议室举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部分常务理事及来自韩国、台湾的和北京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
2013年02期 v.29;No.300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董国安教授所著《进化论的结构——生命演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该书内容围绕进化论的科学地位及其与物理科学的关系等问题展开,对最近一个时期有关进化生物学哲学问题的争论进行了梳理。该书作者试图就进化论的结构和性质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回答是
2013年02期 v.29;No.300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林建成教授所著《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一书获今年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该评奖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获奖不分等级,今年已是第二十七届。《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一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责任编辑为蔡瑛。《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包括十二章和
2013年02期 v.29;No.300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凡;陈佳;
STS中国化是指将STS的基本理论和中国STS的实际相结合,并最终形成中国语境的STS研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STS的全球性与地方性、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学派述评与问题导向等三个基本关系。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传统的STS研究;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STS研究;立足于中国实践情景的STS研究与聚焦于中国问题的STS研究是STS中国化理论探索的路径。实际上,从STS在中国诞生开始,我国学者就开始了STS的中国化的探索之路,其中技术社会化理论是STS中国化的有益探索,可以看作是STS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
2013年02期 v.29;No.300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吴昊;李建军;
合成生物技术预示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变化,对于这一新兴的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国际社会在憧憬新技术应用研究可能在医学、农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其可能引发的生物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伦理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有关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的风险预警和伦理思考是一种促使人类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理性的积极的、预警的社会机制和文化力量,其有助于确立推进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的规制原则,保障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负责任、可持续地发展。
2013年02期 v.29;No.300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9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刘晓君;黄承佳;
本文主要以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简称UCG)技术的社会运行为研究对象,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UCG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运行。根据UCG技术的实际发展状况,勾勒出技术发展的"行动者网络",分析诸行动者对技术发展的"转译"过程,进而揭示技术发展的一些深层机制,以加深对技术社会运行的微观理解。
2013年02期 v.29;No.300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广岭;赵正国;李峰;
对32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考察访谈表明,依托单位性质及秘书处建设对联盟长效机制有重要影响,不同类型联盟面临的长效机制问题不同,今后的工作重点亦不同。对于独立法人或相对独立的联盟,重点是促进联盟的研发和创新活动;对于依托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盟重点是推进联盟的"长期性"建设;对于依托企业、转制院所、行业协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的联盟则应根据其"长"和"效"的状况,针对各自的弱项,着力推进。
2013年02期 v.29;No.30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国云;
对中外科学伦理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明确我国科学伦理中的问题并探寻解决路径。通过主题词频次的计量了解科学伦理研究的热点,以数据对比呈现研究差异,在总体的学术趋势的分析中显现研究特点及不足。在伦理建制与规范保障方面,中国稍显滞后,国外在科学伦理具体问题方面的研究更细致。在伦理环境上,西方注重分析与还原,倚重责任来联系原子化的科学与伦理。中国传统上更注重整体性的目标,对于中国的科学伦理来说,应当结合自身文化中的合理性,对科学与伦理形成自身的批判性与专业性。避免既抛弃了擅长处理科学伦理的有机联系的传统,在科学伦理的具体问题上又缺乏深入的分析。
2013年02期 v.29;No.300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1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嵇宏;吕乃基;
在人类认识史上,知识分类和学科分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分类先于学科分类,对知识进行合理分类是建立学科制度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种建制,学科经历了"个人-学会-科学院-大学-研究型大学"的演变过程。学科制度的建立对于学科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学科制度存在着学科划分与设置制度行政规范功能过强,学校自主性不足等弊端。从知识分类角度看,改进和完善我国的学科分类制度,努力克服学科至上的观念,给隐性知识、交叉知识提供发展空间,并努力运用生态学思想规划学科发展将会对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科分类不能排斥知识分类,人类应该从不断演化的知识分类中汲取养分,培养新的学科生长点。
2013年02期 v.29;No.300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9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孙伟平;
科学的分析伦理学的兴起是西方伦理学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自我革命。它彻底改变了伦理学的研究视野、旨趣和方式,改变了伦理学的结构和面貌。立足现代西方分析伦理学从直觉主义、情感主义、规定主义到描述主义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分析伦理学的基本特点和学术价值,剖析和扬弃其局限性,是伦理学自我反思和批判、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3年02期 v.29;No.300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庆峰;
一般说来,作为现代现象的技术始终是处在主体批判之中,但是事实上技术是主体性问题讨论很好的语境,它的引入能够让我们把握住主体形象的时代变化。技术的历史性缺席与技术的当代性在场就是技术本身所经历的命运。在这一命运变迁中,主体形象可以被勾勒出来:传统技术背景下意味着人类主体表现为反思主体的形象;当代技术背景下,技术以物为存在形式,将自身确立为视域、构成性的东西,人类主体表现为交互主体的形象。
2013年02期 v.29;No.300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顾益;
行动者网络理论揭示出建构科技黑箱的过程中众多异质的行动者在转译活动中的伦理和价值关系。行动者网络理论将参与科学技术研究的人和物都视为行动者,即广义的"物",又通过广义对称性原则赋予所有行动者平等的地位,科学技术的成果——科技黑箱在行动者的转译活动中负载了价值。行动者网络在为转译活动搭建平台的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的德行创造了条件,对行动者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3年02期 v.29;No.300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1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林丹;洪晓楠;
科学伦理道德规范的3H模式包括科学活动的人性化(Human Nature)、科学活动的诚实唯真(Honest)与科学活动的历史性(History)。由于科学伦理道德规范已经分解到对各类利益主体的责任之中,这意味着科学建制的责任不再仅是拓展确证无误的知识,所以,在不同情况下,会构成对科学活动的不同理解与评价。因此,由科学伦理道德规范的三个方面共同构成的正四面体也会随着具体情况而演变。
2013年02期 v.29;No.300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8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孙波;
与传统天主教伦理学相比,天主教在现代转向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伦理学重构的过程,从对天主教权威的维护和形而上的对现实的隔绝到对现实的积极参与,从与对科学的冲突逐步走向了一种超越制约的"整合",天主教伦理学在对现实的关注与参与中试图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借以恢复和保持了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价值与影响力,而这一过程既体现了天主教的现实进路,也体现了其现代转向所呈现的理论旨趣。
2013年02期 v.29;No.300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兴起;丘亮辉;
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理论研究出发,根据当前民众幸福感的实际状况,参照欧美国家发展成熟的全人健康理论,探讨我国的全人健康方案实施模块,从而为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2013年02期 v.29;No.300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猛;
英国启蒙运动时期,随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数理实验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赞誉,与此同时,这一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在皇家学会中的地位也不断攀升,他们不断向博物学发起攻击。文艺复兴时期博物学的复兴和雷的奠基性工作,使得博物学家传统在18世纪的皇家学会中被保存了下来,并不断积蓄力量。18世纪末,随着班克斯当选主席,博物学在皇家学会乃至整个大英帝国繁荣起来。两类科学既有冲突,也有交融,而且大量的社会因素渗入了二者的关系当中。
2013年02期 v.29;No.300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1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慧斌;
现有对晚清归纳逻辑入华的研究可分为三个专题:对传教士影响下归纳逻辑入华的研究侧重对入华过程史料的完善,并讨论其在认识论和政治观念上的影响;对严复引入归纳逻辑的研究除了对严复归纳逻辑思想的梳理,还侧重为严复推崇归纳逻辑并产生较大影响提供解释;对日本影响下归纳逻辑入华的研究集中于日本教科书与日译术语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原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尚有四个问题值得探讨:第一,对归纳逻辑术语历次更迭的评价;第二,归纳逻辑入华与归纳科学入华的关系;第三,对严复引入归纳逻辑的影响的评价,以及严复所处群体推崇与传播归纳逻辑的共性;第四,通过史料的挖掘寻找其他可能引入归纳逻辑的群体。
2013年02期 v.29;No.300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鸿亮;
中国自汉代以来儒学的"尚文"精神是其军事文明的首要特征;传统"华夏夷狄观"的惯性思维抑制国人扬弃西洋军事科学技术的热情;清廷海防战略的深层次失误;统治集团对火器促进民主化趋势的抵触。此种种思想对军事技术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欧洲诸国"尚武、扩张、征服"的观念一向是他们军事文明的首要特征;海防战略的正确定位;统治者对火器促进民主化的趋势的顺应。此种种思想对军事技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013年02期 v.29;No.300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景剑峰;
延续西方哲学脉络,传统俄罗斯宇宙论对于自然有着细密的区分,一般将自然(natura)分为能动自然和被动自然两种。前者是哲学思考的对象,后者是科学思考的对象。而现代俄罗斯哲学家谢.布尔加科夫对此问题作出了深入思考,并将能动自然视为索菲亚,剖析了能动自然-索菲亚与宇宙之间的内在关联。
2013年02期 v.29;No.300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