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访问量:1901955

科学哲学

  • 论哈克的逻辑可修正性思想

    颜中军;

    哈克在继承皮尔士、蒯因、普特南等人的思想基础之上,主张更加彻底的实用主义逻辑观,先后至少提出了五个主要论证:实用主义论证、演绎问题论证、发生学论证、认识论论证和历史学论证,分别给出了经验决定的不充分性、演绎的不可绝对证成性、形式化方法的固有局限性、认知主体理性的有限性和逻辑历史的曲折多样性等五个基本理由,从不同角度捍卫了逻辑的可修正性。

    2013年01期 v.29;No.299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问题与前景

    方红庆;

    过去四十多年来,索萨为一种复杂和深刻的知识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辩护,开辟了一个新的知识论流派,即德性知识论。这是一种基于理智德性的知识理论,它试图从信念形成的过程可靠性转向认知主体能力的可靠性,从而为知识寻找一个更为宽泛和稳定的基础。然而,一方面它可能具有可靠主义的通病,例如普遍性问题,另一方面,他的德性概念过于单薄,而且基本上是后果论式的,在解释力上存在缺陷。尽管如此,这是一条通向知识的希望之途。

    2013年01期 v.29;No.299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日常语言分析下的新常识哲学——论新摩尔主义

    杨修志;曹剑波;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摩尔将常识概念引入知识论,开创了日常语言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知识论的难题,但他并没有取得成功,因为他的诉诸常识还停留在前理论的层面。新摩尔主义沿用了摩尔诉诸常识和日常语言分析的方法来解决怀疑主义难题,在此基础上,新摩尔主义还为常识哲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新摩尔主义主要表现为外在论和内在论两种理论形态,它不仅在解决怀疑主义难题方面取得了进展,而且还表明诉诸常识亦具有独特的优势。

    2013年01期 v.29;No.299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科学还原与科学革命的新关系模型

    沈健;

    科学还原与科学革命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对核心概念。与简单的对立观不同,本文认为,科学还原与科学革命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互斥和对立,而是具有一种新的关系结构。这种新的关系结构具有互补性、互助性和互融性,并且与新近弦论哲学界所聚焦的"对偶性"一脉相承。基于这种新理解,我们既可以厘清当代科学哲学的演化脉络,消除认识误解,又可以为科学哲学的未来走向提供某些启示。

    2013年01期 v.29;No.299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如何理解证据主义

    陈莹;

    证据主义是当代知识论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是当前讨论知识与确证难题的核心概念之一。所谓证据主义,就是信念的确证是由认识者有关该信念的证据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一种为内在主义进行辩护的证据主义理论,其提出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确证理论的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其自身也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困境。本论文从证据、拥有证据和证据支持这三个概念对证据主义的理论体系进行了重构,同时从被遗忘的证据、概率证据以及实用主义三个方面对证据主义的批评进行了回应,这对于证据主义理论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年01期 v.29;No.299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生物学中有自然定律吗?——对索伯的几点反驳

    方卫;

    生物科学有没有定律这个问题与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密切相关。索伯是几位主张生物科学有定律的哲学家之一。罗森伯格和比缇分别提出了"随附性论题"和"进化偶适性论题"来反驳索伯并进而主张生物学中无定律。面对罗森伯格和比缇的反驳,索伯给予了坚决的回应,并提出了"先天定律论题"。本文通过重塑和强化随附性论题与进化偶适性论题,以及驳斥索伯的所谓"先天定律论题",来论证生物学中无定律。

    2013年01期 v.29;No.299 31-3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

  • 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思想发展理路探究

    王华英;

    从早期到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研究理路发生了系列变化:技术本体从本质主义到后本质主义,研究方法从规范到规范与描述的统一、从价值预设到事实与价值的统一,研究路径由宏观向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理论基调从敌托邦、乌托邦的宿命论到可选择性。这一转变理路与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向一致,显示了哲学发展的同心圆性质。

    2013年01期 v.29;No.299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鲍尔格曼和海德格尔技术思想的分岔口

    顾世春;文成伟;

    传统的技术观念把技术放在手段和目的的范畴中分析,认为技术是实现外在目的的一种手段。海德格尔和鲍尔格曼在现代技术的背景下先后从形而上学层面和经验层面打破这种认识。前者认为,技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解蔽。后者则在继承海德格尔思想的同时,汲取传统技术观念的合理成分,认为技术(技术人工物)是手段和目的的复合体。这种技术的本体论认识差异成为他们思想的分岔口,从此鲍尔格曼走上了不同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经验之路。

    2013年01期 v.29;No.299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共同体监督与控制:EVM基于工程社会学的理论构建与解释

    熊琴琴;李善波;

    项目挣值管理方法被称为"最佳项目管理实践",在全球工程项目中广泛使用。该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帮助项目业主及时掌控项目发展变化状况。本文从工程社会学的角度对项目挣值管理方法(EVM)的理论构建进行了分析,提出EVM作为项目管理方法其实质是实现了工程共同体最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监督与控制,对工程共同体间利益博弈的协调和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并从促进工程共同体发展的角度对EVM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

    2013年01期 v.29;No.29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工程“职业化”研究——基于宏观工程伦理视角

    毛天虹;

    本文基于工程伦理由微观向宏观转变的视角,探讨工程师伦理责任的扩大化,并结合我国的工程现状,引发我国工程"职业化"理论和建设研究的迫切需要。文章分析了工程"职业化"的内涵,展开我国工程"职业化"专业上的卓越、伦理上的完整和外部建设问题上的研究并提出工程职业自治的发展方向。

    2013年01期 v.29;No.299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工程学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要范式

    李永胜;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程学是适应历史实践发展要求产生的社会学新范式,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维护的建设型形态的时代化呈现,它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践性、辩证性、批判性、价值理想性和总体性特点,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新形态,它以其独特的工程思维与社会建构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新天地。

    2013年01期 v.29;No.299 55-5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科技与社会

  • 新知识类型视野下科学规范体系的重建

    成良斌;董盼;

    默顿的科学规范结构建立在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的制度性目标的传统理解上。随着新科学观和新知识观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的类型也得到极大扩展,地方知识和隐性知识等应运而生,导致当代科学的制度性目标也发生了飞跃:从默顿的单一认知目标变迁为科学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多重目标。当代科学的制度性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代科学主体的价值观,并进而决定了当代科学主体应遵循的科学规范;从而导致当代科学规范体系的重建。

    2013年01期 v.29;No.299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控制自然与控制人及其两者的解放——莱斯“控制自然和控制人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思想评析

    陈永森;

    本文主要阐述了莱斯"控制自然和控制人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如何摆脱这种控制的思想。莱斯对控制自然与控制人的内在关系的揭示有理论和现实价值。但通观莱斯的观点,也存在如下局限:过于强调伦理的作用;对理性主义和科学技术在历史中的进步作用认识不足;对生态灾难的复杂的原因缺乏总体的考察;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2013年01期 v.29;No.299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当代西方动物权利研究评述

    武培培;包庆德;

    环保运动促使动物权利论的产生。汤姆.雷根是动物权利论的精神领袖,他宣称动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主体,都同等地拥有天赋价值,也拥有这一价值所赋予的基本道德权利,即获得尊重的平等权利。詹姆斯.里查尔斯、玛丽.沃伦、加里.L.弗兰西恩分别论证动物享有基本的道德权利,卡尔.科亨等人反对动物拥有权利,他们对权利的主体以及动物权利的论证基础提出了质疑,指出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动物,但并不意味着动物拥有权利。在生态危机全球化的今天,动物权利论思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013年01期 v.29;No.299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3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学术创业研究新趋势: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黄扬杰;邹晓东;侯平;

    随着科学、技术、教育和产业间需要越来越多更深层次和更有效率的互动,学术创业成为热点主题。基于国内外文献先分析创业型大学、学术创业、技术转移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其次对学术创业的各种新概念进行比较分类和界定,并分析其典型的三大特征:多样性、层次性和动态性,最后概括学术创业的影响因素,并为后续研究作了展望,对科学、技术和教育间的更好地协同创新有一定理论启示意义。

    2013年01期 v.29;No.299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1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科学计量学视角下的石墨烯发现之争

    陈悦;邢黎黎;滕立;

    本文通过科学计量学的方法,考察了石墨烯发现前后文献链条上的关键节点文献,对有关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争议进行了回答。研究结果表明,海姆、诺沃肖洛夫2004年发现石墨烯的文献以及发现石墨烯中的电子是具有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两个成果具有很高的被引频次,也有很高的网络中介中心度值。他们获得诺贝尔奖是理所应当。另一方面,赫尔只有一篇2006年发表的文献处于链条之上,表明他在石墨烯发现之后对其性质的研究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凯姆则有两篇文献位于石墨烯发现前后的链条上,尤其是对石墨烯中存在肉眼可见的量子霍尔效应这一独特性质的发现,引发了大量相关研究。因此,海姆认为他也应当共同获奖是有相当理由的。

    2013年01期 v.29;No.299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科技思想史

  • 爱因斯坦与宗教

    杜严勇;刘兵;

    爱因斯坦发表了为数不少的关于宗教的论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神学家、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以及各个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都试图从爱因斯坦那里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论证。用神学的术语来讲,爱因斯坦的宗教思想可以称之为自然神学,爱因斯坦的例子也说明了科学与宗教的相通与对立是同时存在的。我们或许可以把爱因斯坦的宗教观称之为"动机宗教观"。

    2013年01期 v.29;No.299 90-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1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阿尔热巴拉与阴阳奇耦说

    特古斯;

    本文探讨符号代数的传入与中西会通的结果,认为清代学者的反应与古代的知识传统有关。并指出,中国古代最出色的一些数学成果归功于自然之理,但是自然之理未能通向形式定义。由于无法中学为体,晚清学者拒绝了纯粹的形式系统。

    2013年01期 v.29;No.299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赣籍物理学家与中国物理学的开创

    游海华;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江西是一个政治相对闭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但是,在这片红土地上,却诞生了吴有训、饶毓泰、余瑞璜等一批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们是中国物理学的开创人和奠基人之一。赣籍物理学家的科技贡献,不仅为中国物理学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开创并奠定了学科发展基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近现代中国科技落后的面貌。

    2013年01期 v.29;No.299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俄罗斯系统方法研究

    刘程岩;

    对系统方法思想和原则的广泛研究有助于提出一系列新的世界观问题。俄罗斯系统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在社会经济学和人文学科等领域,出现了强大的有助于深入思想和原则之中的系统方法运动。正是一些独特的系统方法使所研究对象与其他系统处于相互作用之中,形成新的整体性认识。

    2013年01期 v.29;No.299 108-11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问题研究

  • 科学的哲学特质及其启示

    章进;

    科学起源于哲学,科学的本质在于对自然界事物或现象背后原因的精确认识或解释。这种认识或解释是人类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理智法则,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获得的。因此,作为对自然界理性认识或精确解释体系的科学,与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信仰信念及其方法论密切相关。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具有明显的哲学特质,科学思想本身就属于哲学思想。所以,科学创新与人们的哲学思想直接相关,它需要人的思想的自由化。

    2013年01期 v.29;No.299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融合共识的气象灾害风险研究应用与促进模式

    张丽杰;李廉水;

    我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存在短板效应。本文提出基于融合共识的气象灾害风险研究应用与促进模式,缓解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的短板效应。融合共识模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气象知识的共识部分,行业知识的融合共识部分和行为规范部分。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效率,及时发现该领域存在的科学问题,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最后,本文分析了融合共识模式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2013年01期 v.29;No.299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作为形式-建构-模型的数学——关于数学研究对象的一个新阐释

    黄秦安;

    探索数学本质新的构成可能性是从结构、模式、形式系统等新的数学思想的产生开始的。由于数学的研究对象是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演变的,随着数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特征和范式转换,数学被赋予越来越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本文用"形式-建构-模型"的观点来发展并扩大关于"模式"和"形式结构"的概念。

    2013年01期 v.29;No.299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自然辩证法研究》征稿启事

    <正>本刊是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哲学类核心期刊,科技哲学学科的专业性、理论性刊物,在学术界和知识界享有盛誉。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学人踊跃投稿,来稿须知如下:1.本刊欢迎经过作者潜心研究而

    2013年01期 v.29;No.299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