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访问量:1901955

科学哲学

  • 具身心智:从哲学到认知神经科学

    叶浩生;杨文登;

    具身心智强调的是心智过程并非一种抽象的符号加工,而是根植于身体与世界的互动,离不开身体状态和环境条件。这一概念最初是哲学家对笛卡尔以降心物二元论的反思,是尼采、梅洛-庞蒂等人对贬低或忽略身体的西方意识哲学的反动。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具身心智逐渐成为认知神经科学探讨的重要主题。

    2013年03期 v.29;No.301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 ]
  • 内在论语义学与外在论语义学的对峙与融合

    刘伟伟;

    内在论语义学与外在论语义学立足于各自不同的语言哲学立场,试图对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意义的来源、本质和真理性等问题作出回答,两者之间的纠缠伴随着心理主义、实证主义、历史主义和自然主义等思想流派的对立和争执,同时也与语词内涵、外延、含义和指称等问题的研究密切相关。内在论语义学与外在论语义学之间的对立与分隔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而科学语境论思想的提出则为两者的融合与统一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与基础。

    2013年03期 v.29;No.301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实在论视域下的逻辑哲学——普特南逻辑可修正思想探析

    吴玉平;

    逻辑的可修正问题涉及到了先验知识的本质、范围及可能性问题。普特南对于数学真理、逻辑真理的态度从整体上而言是经验的。数学客观性建基于我们的科学实践,反过来科学实践亦不能脱离数学、逻辑方法的使用。这样一来,数学、逻辑知识不再是先天的知识,数学、逻辑真理是可以修正的,但不用放弃客观性或实在论。在普特南看来,非欧几何、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直觉上自明的或假定的先天保证都不能完全避免、排斥人类实践探究所带来的挑战。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数学或逻辑,亦适用于所有的经验科学探究中。

    2013年03期 v.29;No.301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超越经验主义与理智主义:从意向性到交互肉身性——现象学认识论的演变轨迹

    陈巍;郭本禹;

    经验主义与理智主义都接受了笛卡尔实体二元论的预设,将心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决然对立与割裂开来。现象学拒绝接受这样一种非此即彼的认识论。这集体体现在:首先,通过对"意向性特质"与"意向性质料"关系的澄清及其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论证,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深入批判了经验主义与理智主义的谬误。随后,借助运动意向性、触摸的知觉体验等现象学还原,梅洛-庞蒂的肉身间性学说论证了身体在意向性活动上的地位,从而深化了这种批判的效力。从意向性与交互肉身性的观念演变,推动现象学在认识论上成功地超越了经验主义与理智主义的立场。

    2013年03期 v.29;No.301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系统科学视野下的科学整体演化图景

    卫郭敏;武杰;

    历史上不同的科学哲学流派往往从不同的维度或层面考察科学形象,然而这种单维度单层面的考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系统科学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科学演化中内外因素的不同机制,阐明了科学内部的自主性与对环境依赖性是辩证统一的;通过考察科学演化中不同层次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宏观层次相对稳定的整体特征源于微观层次随机行为的集体涌现,层次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因而,系统整体思维对于揭示科学形象,展示其演化图景具有积极意义。

    2013年03期 v.29;No.301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新内涵主义

    王聚;

    针对传统内涵主义面临的困境与受到的批评,卡茨凭借语言学中分解语义学的资源,并且借助涵义仲裁指称的论题,给出了新内涵主义这样一种研究进路。他试图借助这种方式重新定义涵义概念,以此恢复对于语言研究的内涵主义进路,并重新开启我们谈论必然性与先天性概念的道路。

    2013年03期 v.29;No.301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

  • 低成本创新的形成与创新途径选择

    陈国栋;陈圻;

    以民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战略层面分析低成本创新的形成:从企业发展方面分析,"资源与发展"的问题以及大多数民营企业低技术特征需要进行低成本创新;从理论体系方面分析,基于专业化学习的内生比较优势支持传统低成本战略演化为创新型低成本。为了使概念和创新选择研究更具体,从微观角度探索低成本创新的途径,把设计与技术纳入到新产品开发体系中,从产品的角度对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进行区分,并从设计创新的低成本属性和低成本设计创新的手段两方面证明加强设计创新环节是实现低成本创新的重要途径。

    2013年03期 v.29;No.301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技术领先型集群的三重知识生产促进机制

    李世闻;

    技术领先型集群具有促进知识生产的三重机制:通过高工资-高劳动生产率的正反馈循环促进个人对职业能力的投资与提供更多相互学习的机会来促进个人职业能力的提高;研发活动的外部性、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促使企业开展更多的研发活动并将其置于集群集中进行;专业性服务机构与有关信息的易获得性促进了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更多的创业活动导致研发资源的重组与研发效率的提升。集群具有更高的知识生产效率可以用伯列恩特与藤田昌久建立的合作知识生产模型解析地说明。

    2013年03期 v.29;No.301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如何考察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物理的研究范式

    李继堂;郭贵春;

    作为基础研究中的大科学工程,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科学工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检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和发展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它的运行标志着物理学已经进入到LHC物理时代。我们考察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检验、以及可能发展出新物理这个大科学工程的新特征,具体包括:作为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相结合典范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LHC物理的基本问题、LHC中ATLAC探测器的个案分析、LHC物理总体上的新特征。

    2013年03期 v.29;No.301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科技与社会

  • 欧洲国家的开放式创新政策实践及其经验启示

    张炜;巩键;陈璧辉;

    本文首先比较了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国家创新系统模型的异同之处,指出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是对国家创新系统模型的有益补充;其次,基于开放式创新政策理论框架,以三个欧洲国家的开放式创新政策实践为例,详细分析与评价了欧洲国家的开放式创新政策体系;最后,本文初步设计了我国开放式创新政策的范围框架与公共指南,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政策实践的若干建议。

    2013年03期 v.29;No.301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从象征到现实:大学城的空间生产

    叶超;郭志威;陈睿山;

    近年来中国大学城的广泛建设,使其成为城市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大学城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同时反映出诸多时空交错的问题。从历史来看,大学本身被视为一种时空隐喻,现今的大学正如巨型大都市。中国大学城形成和发展与空间问题密切相关,很有必要从空间的生产视角进行研究,但国内相关成果很少。本文选择高校密集的南京仙林大学城这一典型案例,将空间的生产理论应用于大学城问题分析,发现大学城发展伴生着多种时空矛盾和社会分化。大学城的空间生产折射出中国大学发展中文化缺失的严重问题。

    2013年03期 v.29;No.301 58-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0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认知增强及其伦理社会问题探析

    冯烨;

    认知增强是扩展和提升认知正常者的认知能力的一种医学技术手段。当代高新科技为我们进行认知增强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鉴于此,本文在探讨我们能够做的认知增强的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认知增强可能导致的主要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并得出结论:技术上能够做的认知增强未必就是社会伦理所接受的、应该做的认知增强,要使认知增强技术最好地发挥其为人服务的社会功能,需坚持有效性和合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2013年03期 v.29;No.301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7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人类学“主位-客位”方法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

    卢卫红;

    "主位-客位"研究法是人类学的一对重要方法。主位研究是指用当地人自身的观点去解释该文化;客位研究则是用调查者的观点去解释所研究的文化现象。在简要讨论人类学"主位-客位"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科学史研究中引入"主位-客位"研究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科学史研究对这一对方法的具体应用。最后强调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有益的结合,使其在科学史研究中发挥作用。

    2013年03期 v.29;No.301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1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适应气候变化:缘由与思考

    白屯;

    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依据来自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结果,把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适应气候变化是复杂、曲折和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表现出若干新的特征。

    2013年03期 v.29;No.301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学术动态与信息_通知

  • 首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征文通知

    <正>各位专家和相关机构: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哲学研究的蓬勃发展,我们计划联合组织召开首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特向学术界公开征集参会论文。优秀论文将于会后结集出版。现将有关事项予以公告。一、会议主题1.信息哲学元理论: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信息认识方式2.信息哲学与当代前沿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信息和计算理论;信息和认知科学哲学;信息哲学和复

    2013年03期 v.29;No.301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首届全国工程社会学研讨会通知(第一轮通知)

    <正>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和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协办的"首届全国工程社会学研讨会",定于2013年4月20-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工程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主要议题:(1)工程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2)工程的社

    2013年03期 v.29;No.301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启用网上投稿系统的通知

    <正>为了加强刊物信息化建设,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和刊物质量,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我刊于2013年1月1日起启用网上投稿系统,系统网址为http://zrbz.cbpt.cnki.net。以下为网上投稿须知和注意事项:一、投稿流程为:1.首次访问本网站的投稿者点击"作者投稿系统";2.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作者中心页面点击"注册"按钮进行注册;

    2013年03期 v.29;No.301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技思想史

  • 朱子的格物致知:一种可能的科技理性

    李敬峰;刘俊;

    朱子的"格物致知"在哲学义理上已经得以全面阐释,而从科技理性的角度予以审视,虽已有之,但仍争讼不已。因此,在当今科学主义风行的境遇下,回向传统,清理和检讨朱子的"格物致知"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欲从诠释的转向、认知的指向和范式转换三个角度予以重新观照,认为朱子的"格物致知"主观意愿指向人文伦理,而客观上却走向科技理性。

    2013年03期 v.29;No.301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康德《遗著》研究:文献和动态

    代利刚;安维复;

    康德的《遗著》是国际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国内学界对如此重要的手稿关注甚少,这种不对称的现状亟待改观。本文通过对与之相关的大量文献(主要是英文和德文文献,还有一些西班牙文文献)的精心梳理,力图清晰地展示出国外学者对康德《遗著》研究的现状,以期能对国内读者有所帮助。本文分三个部分,即国内外文献和研究群体的比较;《遗著》的版本考察(包括不同时期的版本比较及认识);《遗著》创作原因的三种观点(如"漏洞说"、"矛盾说"和"内外因协调作用说")。由此得出几点新思考:康德晚年并不缺乏批判能力;《遗著》并非缺乏思想创造力之作,相反,《遗著》可能是我们理解康德哲学及其发展的钥匙。

    2013年03期 v.29;No.301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西学东渐下的科学与宗教

    陈世锋;

    近年来科学与宗教的研究论文总数虽然在增加,但相对占比却没有改变,此研究之所以温而不热,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与中国本土文化之建设发展相关联。西学东渐正提供了这样一个特别视角,即将西方科学、中国科学、西方宗教、中国宗教四者牵联到一起,从而为"视域融合"式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富有启示性、扩展性的问题群落。此视域融合之研究不仅应考虑科学与宗教之二分法,为深入问题内部更应采用三分法;不仅应考虑中西体用等中西对话中静态的定位问题,更应关注格义比附、潜隐外化、互镜创新等动态的历史发展问题。

    2013年03期 v.29;No.301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曾国藩系统科技价值观探析

    黄松平;朱亚宗;

    兼顾工具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系统科技价值观是中国传统科技价值观的四大流派之一,也是最具生命力的科技价值方向。曾国藩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科技事业的巨擘与其系统科技价值观不无关系。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思想风格,对儒家思想中经世致用与格物致知两者的透彻理解与掌握,都有利于形成一种系统性的科技价值观。科技见解、军政大权与时代需要三者的有机结合,则为其系统科技价值观的形成与实施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千载难逢的绝佳条件。同时,由于统帅湘军,以及筹办洋务的实践使曾国藩系统科技价值观获得了施展的良好平台。

    2013年03期 v.29;No.301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火器技术引起的八大军事变革

    刘戟锋;张煌;

    火药和火器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首先是体现在军事领域,从技术改变战争的角度看,火器技术所引发的军事变革可以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体能不如技能,士气依托武器,创新成为过程,强权睥睨公理,军事院校兴起,平等观念流行,进攻优于防守,技术决定战术。

    2013年03期 v.29;No.301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世纪中国棉花纺织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棉业专家吴味经及其弟子

    张纯成;张蓓;李宝如;

    吴味经是我国近代著名棉业纺织专家,棉花等级划分的奠基人。他改良棉种,发展农村经济,棉铁救国,培育人才。抗战期间,向西南后方抢购棉花、纱布,动员50万农村妇女开展手工纺织。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完整地交给人民政府,支援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开发研究多种纺织原料,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他和自己培养的学生,共同将一生贡献给了中国的棉花、纺织事业。

    2013年03期 v.29;No.301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问题讨论

  • 质疑双生子佯谬的一阶逻辑系统

    陈磊;陈征;

    双生子佯谬是狭义相对论中的典型效应,匈牙利学者Madarász等人在《双生子佯谬及相对论的逻辑基础》一文中首先阐述了双生子佯谬与狭义相对论的一阶逻辑基础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分析和比较该文中提及的两个公理系统Specrel和AccRel,分别从物理和逻辑两个角度提出了这两个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013年03期 v.29;No.301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政治化视阈中的生产条件与条件的生产

    李虹;王梅红;

    生产条件具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维度。奥康纳认为,一方面,资本的生产和积累以及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造成了生产条件的破坏;另一方面,国家的介入使资本主义生产条件官僚化,社会运动使资本主义生产条件政治化。总之,资本与其生产条件之间的关系是由社会经济及政治领域内的斗争、意识形态以及官僚政治的现实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仅仅从资本的维度来审视环境及生产条件的破坏,是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经济及生态问题和危机的。

    2013年03期 v.29;No.301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恩格斯关于数学公理之定义谈起

    吴开朗;殷剑宏;

    F.恩格斯(1820-1895)于1873至1883年间写成一本世界名著《自然辩证法》,在该书中对于数学公理给出一个简洁的定义。在现代数学公理化方法研究的历史长河中,D.格高尼和M.巴许是先驱者,而G.皮亚诺和D.希尔伯特则是独立地发现者。1899年,希尔伯特的名著《几何基础》出版;1901年,著名数学家B.罗素又提出创建纯粹数学理论的新思维。从此而后,纯粹数学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2013年03期 v.29;No.301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学科简介

    <正>北京大学的科学技术哲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1918年,北大开设"科学概论"课程,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哲学课程。1920年,北大出版部出版化学系教授王星拱的《科学方法论》,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哲学著作。1953年,哲学系招收"自然辩证法"方向研究生两名;1956年,招收5名

    2013年03期 v.29;No.301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然辩证法研究》征稿启事

    <正>本刊是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哲学类核心期刊,科技哲学学科的专业性、理论性刊物,在学术界和知识界享有盛誉。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学人踊跃投稿,来稿须知如下:1.本刊欢迎经过作者潜心研究而完成的有新材料、新观点的论文,拒绝那些为

    2013年03期 v.29;No.301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