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访问量:1901955

科学哲学

  • 准记忆与个人同一性

    李曦;

    对个人同一性问题的形而上学说明主要有两种:心理说明和身体说明。前者可以追溯到洛克,但是巴特勒指出,这种说明会陷入循环,因此无法为个人同一性提供根据。巴特勒的批评立足于把洛克的说明要素理解为记忆,面对这一指责,当代学者悉尼·休梅克和德里克·帕菲特回应以准记忆概念。但是反对者从不同角度质疑此种回应方式的有效性:一方面,他们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成立,另一方面,他们指出这个概念同样会陷入循环。本文将澄清这些质疑,表明准记忆概念在说明个人同一性问题上是有效的。

    2013年04期 v.29;No.302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DNA条形码理论与新生物学本质主义

    李胜辉;

    "物种"是否存在本质,这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DNA条形码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生物学本质主义主张。它把DNA条形码视为物种的"专名",在生物学中发展了一种克里普克意义上的本质主义。但是,作者认为,DNA条形码理论不能回答被视为本质主义核心内容的物种"特征"问题。所以,该理论只能被视为一种不成功的生物学本质主义辩护方案。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克里普克的本质主义并不适用于生物学。

    2013年04期 v.29;No.302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语句的涵义与指称——对弗雷格的涵义-指称理论的一些修正

    陈晓平;

    弗雷格把语句的涵义看作思想,把语句的指称看作真值。本文接受弗雷格关于语句的涵义—指称的意义结构,但把语句的涵义和指称分别改为语法意义和事态。语句的真或假是语句和它所指称的事态之间的一种关系,类似于名称同它的指称对象之间的实—空关系。弗雷格关于思想的客观性转换为语法意义的客观性,体现为语言共同体成员的主体间性。本文还区分了指称对象和指称意向,把指称意向定义为涵义和语境的结合,相当于弗雷格所说的判断。此外,本文对语句的语法意义和认识论意义作了区分。

    2013年04期 v.29;No.302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1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论“达米特纲领”中的知识论路径

    俞颖杰;

    本文论述了达米特纲领中的"真"概念——"证明",认为以此为基础的语义理论和关于语言的理解理论,构成了辩护主义意义理论的主要知识论路径,并借由此路径,达米特完成了对经典意义理论和实在论的批判。

    2013年04期 v.29;No.302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盖夫曼-孔斯悖论与合理行动疑难

    李莉;

    为了对内涵主义解悖路径进行反驳,证明信念悖论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自指,美国学者孔斯严格建构出一种不需要自指的悖论,史称"盖夫曼-孔斯悖论"。他指出,只需要两个断言与四条认知逻辑公理模式,即可在不使用语句谓词的情况下构造此类悖论。对盖夫曼-孔斯悖论的研究表明,它本质地涉及了"合理行动",是一个异质于认知悖论的严格的"合理行动悖论"。这种指认,使得逻辑悖论研究与当代行动理论与行动哲学研究的深层关联得以彰显。同时也是对出现在决策论与博弈论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疑难的逻辑抽象,并且为阐明这些难题的本质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模型。

    2013年04期 v.29;No.302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学术动态与信息_会讯、书讯

  • 首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征文通知

    <正>一、会议主题1.信息哲学元理论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信息认识方式2.信息哲学与当代前沿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

    2013年04期 v.29;No.302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轮)

    <正>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军事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筹)定于2013年7月12日一7月14日在河北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召开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军事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和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军械工程学院承办。诚请广大学界同仁围绕会议主题撰写论文并赴会研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13年04期 v.29;No.302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量子信息哲学》出版

    <正>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吴国林教授新著《量子信息哲学》,已于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对量子信息进行哲学探索的结果。量子信息理论基于量子力学,又具有新的特点。量子力学仅是量子信息理论的基础之一,量子信息理论还包括信息理论、计算理论等。因此,量子信息哲学的研究范围,除了以

    2013年04期 v.29;No.302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六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通知

    <正>为了展示和交流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新成果,推动工程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第六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定于2013年8月18-21日在山西太原召开。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太原科技大学承办。

    2013年04期 v.29;No.30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文化会通的先驱》出版

    王静;

    <正>明末清初时期的中西文化会通是中国近代科学思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学界对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文学者关注有加,却忽视了对清朝开国后第一位最重要的科学家、被《清史稿》誉为"一代畴人之功首"的薛凤祚的研究。薛凤祚在其《历学会通》中最先采用修正了的哥白尼日心说,最先引进了对数,并超越

    2013年04期 v.29;No.302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工作会议暨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正>为贯-落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七届二次理事长会议关于加强学科建设和学会建设的精神,全面、认真总结2012年的工作,商讨如何在新的一年里积极推进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2013年1月5—6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北京举办了2013年工作会议暨学科建设研讨会。来自39个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

    2013年04期 v.29;No.302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

  • 审度技术的镜象维度

    王金柱;

    技术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生存时空的基础和展开方式,亦是人类身心的基础和生成方式。技术是人的本质,理解技术可从主客两个维度进行,客观方面的标志可以从主体的时空结构加以考察,主观方面的标志可以根据主体的身心结构进行分析。以技术为镜,通过时空的生成来理解此在的生存性结构,通过身心的生展来理解人与技术的镜相生成。

    2013年04期 v.29;No.302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网络伦理在消解网络舆论负向价值方面的作用

    毛牧然;

    在消解网络舆论负向价值方面,法律方法和伦理方法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根据对法律方法和伦理方法相互关系的认识,在概述网络伦理理论、网络伦理原则和网络伦理规范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伦理理论、网络伦理原则和网络伦理规范在消解网络舆论负向价值方面的作用,为应用伦理方法消解网络舆论负向价值问题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2013年04期 v.29;No.302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科技与社会

  • 科技政策的文化分析——公民认识论的兴起与发展

    尚智丛;杨萌;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世界各国。各国既有的社会文化隐含着对科学技术的不同认知和定位,这些认识反过来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科技政策的制定。近年,国际上兴起公民认识论,来探讨深刻影响各国科技政策的文化因素。公民认识论有助于理解国家间科学文化差异,形成全球性公共知识。未来几年中,通过丰富研究方法与分析维度、比较各国差异,公民认识论研究将取得进一步的理论发展。

    2013年04期 v.29;No.302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科学的社会研究的“第三波”理论研究

    王彦雨;

    科林斯的"第三波"理论试图挽救被SSK所破坏了的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形象,在建构论的基础上重新恢复科学在社会领域中的内行性质。"第三波"构建了不同于默顿科学社会学和SSK的"专家知识"概念体系,将科学的建构特质与内行特质整合起来,并基于此回答了困扰学界的"延伸问题"。第三波为人们反思默顿社会科学与社会建构论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的社会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013年04期 v.29;No.302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宗教与科学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王智慧;魏屹东;

    21世纪伊始,宗教与科学关系便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无神论者以进化论为依托,利用科学发展的成就对宗教展开猛烈攻击,而宗教认知科学亦在解释信仰的起源与传播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面对科学的挑战,神学家的应对方式是重新阐释宗教理论,试图寻找一种与科学相融通的宗教解释,在反驳无神论批评的同时,确立宗教在科学昌明时期的合法性。宗教的改变被视为一种与科学的积极对话,而实质是为了继续保持影响力所做的妥协,客观上反映出宗教与科学在实力上的不平衡。科学在诠释宗教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对宗教构成威胁,但并不足以证明宗教存在被解构的风险,作为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或者一种私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仍将存在并发挥其在价值与伦理方面的作用。

    2013年04期 v.29;No.302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1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上行因果关系中的根本性协同机制及其在企业战略协同中的应用

    吴华明;林峰;

    学界对协同效应来源的解释呈现"多样性",找出根本性协同机制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根本性协同机制不仅包括蕴涵在自组织下行因果关系中的役使原理,而且还蕴涵在自组织上行因果关系中。我们依据上行因果关系逻辑,从协同文献和协同实践中提炼出五种根本性协同机制,并对该五种机制在企业战略协同中的运用作了解释。

    2013年04期 v.29;No.302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与自然和谐的演变轨迹及原因

    赵建军;吴保来;卢艳玲;

    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在人类历史中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境遇:人类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人类抛弃与自然的和谐;人类重新接受与自然的和谐。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过程、揭示其本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认识基础。

    2013年04期 v.29;No.302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1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气候伦理研究的依据与视野——根治灾疫之难的全球伦理行动方案

    唐代兴;

    气候领域的全部论争,都与"气候变化"概念的似是而非相关联。能够正确陈述气候恶化状况并能化解各种无为论争的科学概念是"气候变换"和"气候失律":气候失律是气候变换因外力作用被迫丧失自身时空韵律的呈现状态,它既可以气候变暖的方式展开,也可以气候变冷的方式展开。"气候失律"使气候研究从自然科学领域拓展到社会科学领域成为可能,并构成气候政治学、气候经济学等学科探讨的真实出发点;并且,恢复失律的气候,构成了气候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共同努力目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气候研究上要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必须达成一种全球化的和生境主义的伦理共识,由此,气候伦理研究变得可能,并将成为其必须的奠基性探讨和引导性智慧。

    2013年04期 v.29;No.302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科技思想史

  • “火”的思想史和化学史

    李文靖;

    火是一种直观体验、一系列科学过程以及一类自然现象,而同时"火"又是科学思想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本文分析和追溯了"火"的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和在近代化学史上的角色作用和意义变迁,揭示出近代科学接管传统哲学概念、又在自身框架内将其消解的趋势特点,并提出研究近代化学形成之初的"火"概念对于超越拉瓦锡革命传统叙事的编史学意义。

    2013年04期 v.29;No.302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代机械计时仪器嬗变及衰弱的原因探析

    洪眉;贺安华;

    本文从技术内史和技术社会学的角度梳理中国古代机械计时仪器的发展脉络,纵观计时仪器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机械计时仪器在明初时已经具备向近代钟表转变的基础,但是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对机械计时仪器的厌恶以及机械计时仪器在中国古代没有独立的地位等方面原因使得中国古代机械计时仪器发展的良好势头中断并迅速走向了衰弱。

    2013年04期 v.29;No.302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几率解释:令决定论成为过去的重要观念

    厚宇德;

    玻恩最早提出波函数几率解释为量子力学建立过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有些重要物理学家一直不承认波函数统计解释在量子力学理论体系中基本的核心地位。还有些物理学家忽视玻恩在提出几率解释方面的优先权。这都给玻恩带来了懊恼。为了巩固几率解释在科学领域、哲学领域的基础地位,玻恩摒弃决定论而保留因果性。玻恩不认为几率解释仅仅是一种权宜的方法,而认为几率具有实在性。不带主观意愿地追求规律的客观性使得玻恩的精神世界是开放的,因而少有因留恋旧观念而产生的无尽烦恼。

    2013年04期 v.29;No.302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嵩焘与近代西方天文学

    庞雪晨;

    作为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中坚,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外交官郭嵩焘,对彼时西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予以关注考察,并进入英法精英界,结交社会名流——包括众多的科学家,相与切磋和探讨科技与强国之关系。目前,学界从科技的视角对郭嵩焘与西学关系的探讨可谓寥寥。事实上,郭嵩焘以他独特的文化视野观察、思考、记录下的这次中西文化思想交流,极具史料和学术价值。本文以天文学为案例和线索,将郭嵩焘游历西洋的经历置于近代西方科学进展的大背景下,分别从其得益友人、就教西士、游访天文台、读报相谈等方面进行研究,梳理出郭嵩焘接触近代西方天文学的机缘、途径,并分析作用于这种接触结果的科技思想、科技观。

    2013年04期 v.29;No.302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问题讨论

  • 从《既非神圣亦非骗局》一文看苏珊·哈克的科学观

    孙涛;

    在如何对待科学的问题上,苏珊·哈克(以下简称"哈克")采取了"温和实在论"的立场。哈克对科学的"审度"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尊崇主义"和"新犬儒主义"所进行的批判的基础上的。"既非神圣亦非骗局"是她尝试构建出的一种温和的"批判常识主义的宣言"。该文最为重要之处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力图避免极端主义的非此即彼"二分法"方法论的指导。

    2013年04期 v.29;No.302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无限:用法则表示的无限的可能性——论维特根斯坦数学无限观的本质

    林世芳;

    维特根斯坦认为有限与无限不是量的差别,无限不是量也不是广延,无限是以法则表示的无限的可能性。维特根斯坦反对数学无限,包括潜无限和实无限,他的观点是一种严格有穷主义的观点。然而维特根斯坦对概念的意义在于应用的强调,又使得他重视数学实践的发展,这就隐含了接受数学无限的可能性。

    2013年04期 v.29;No.302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科研装备现代化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陈九龙;

    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要素有科技人才、科研经费、科研仪器和设备、创新方法、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和创新心理等,其中科研仪器和设备是这些基本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它的作用可渗透到科技创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揭示科研装备现代化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在涵义,阐述现代化的科研装备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对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出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具有一定的创新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2013年04期 v.29;No.302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清华大学科技哲学学科简介

    <正>清华大学在推进我国STS研究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仅包括在此领域中涌现了如于光远、龚育之等老一辈著名学者,而且于1985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STS机构。2000年组建了清华大学校级STS中心,1983-86年先后获得科技哲学和科技史硕士点,2000年获得科技哲学博

    2013年04期 v.29;No.30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注公共安全,探索城市治理——“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治理论坛”综述

    <正>作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综合性论坛之一,"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治理"论坛2012年10月2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北京电机工程学会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拓展文化协会等单位协办。会议收到32篇论文。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

    2013年04期 v.29;No.302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自然辩证法研究》征稿启事

    <正>本刊是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哲学类核心期刊,科技哲学学科的专业性、理论性刊物,在学术界和知识界享有盛誉。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学人踊跃投稿,来稿须知如下:1.本刊欢迎经过作者潜心研究而完成的有新材料、新观点的论文,拒绝那些为应付评职、晋级、混学位、敷衍课题交差等而临时拼凑的滥竽充数之作。

    2013年04期 v.29;No.302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