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访问量:1901955

科学哲学

  • 语境转换:归赋者语境主义之症结

    尹维坤;

    怀疑论问题是知识论的核心难题。语境主义认为,解决怀疑论问题的关键是要认识到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怀疑论者正是通过提高知识归赋的成真条件,营造怀疑论语境,从而否定日常知识的。因此,语境主义将认知语境分为日常语境和怀疑论语境,主张知识归赋在不同语境拥有不同的成真条件;在怀疑论语境下不能成真的知识归赋,在日常语境下能够为真。如此,语境主义既解救了日常知识,又解释怀疑论的说服力。但是语境主义的反怀疑论方案遇到了相对主义难题、认知上升难题和认知下降难题。解决这三个难题的关键是给出语境转换的机制。而语境主义没能给出这机制,因此它成为了语境主义各种问题的症结。

    2013年07期 v.29;No.305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人文学科群简介

    <正>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是国内学科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科学人文学术机构。该院成立于2002年9月,郑必坚任院长。学院前身是1977年12月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以及1997年12月由之更名而成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教学部。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56年6月于光远创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组。1956年以来,学院前辈学者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科学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曾经执全国学界之牛耳。1977年以来,该院学者为科学哲

    2013年07期 v.29;No.305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概念革命能否解决心身问题?——兼评柯林·麦金的先验自然主义

    陈丽;刘占峰;

    当代心灵哲学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遇到了"危机"。麦金认为,危机源于我们当前的概念图式不适于解决心身问题,摆脱危机要发动概念革命,建立新的实在观、意识观和空间观,但这超越了人类的能力。麦金的概念革命思想堪称心灵哲学中的"哥白尼式革命",其有关人类概念图式中蕴含"空间化隐喻"的主张是发人深省的,但他只是重新定位了而非解决了心身问题,他在概念革命上的悲观立场也缺乏可靠依据。另外,先验自然主义的预设要么是悬而未决的,要么是成问题的。

    2013年07期 v.29;No.305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维特根斯坦与语义规范性问题

    王彬彬;

    维特根斯坦反对语言意义实体论,强调语法规则的规范性。中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被划入MD规范主义,即语言的意义是由语法规则所决定的。规范不仅表现为语法规则,也表现为逻辑形式,不同的理论体系构成了不同的描述世界、认识世界的规范。规范来源于约定,但是这种约定并不是任意的,有其自主性。规范的稳定性使得规范成为可能,规范的变化是有根据的,它要对现实负责。维特根斯坦无意于提出一种规则和意义二分的语义理论,他认为意义就体现在包含着语言行动的语言游戏中。

    2013年07期 v.29;No.305 15-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对范德桑特预设回指理论的一个改进

    赵梦媛;

    在复杂句的预设方面,范德桑特的预设回指理论是解决预设投射问题最有前途的,它以话语表征结构为基础,建立了预设回指的消解机制。目前对该理论的批评都忽略了它的两个主要问题——变量绑定的量化问题,以及它不能处理"再次"或"停止"的预设回指分析。针对绑定问题,可以引入集合变量来替代个体变量,从而避免绑定过程中变量个数的对应问题。至于对"再次"和"停止"的预设回指分析,可以应用含时态的话语表征结构来实现其表征及消解。

    2013年07期 v.29;No.305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表观遗传学及其引发的哲学思考

    陆俏颖;

    表现遗传学是研究基因之外能够影响生物表现型的遗传机制和原理的学科,是生命科学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一个领域。其研究成果不仅对现代分子遗传学以基因为中心的思路构成了有力的挑战,同时引发了关于遗传的概念、表观遗传的进化论意义以及被广泛接受的现代进化论综合修正问题等的哲学讨论。在了解表观遗传学机制的基础上,从遗传概念的争论入手,不仅可以更好地梳理关于基因与环境在生命演化中各自角色的争论,而且也为进一步发展现代进化论综合提供了启示。

    2013年07期 v.29;No.305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9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学术动态与信息

  • 郎责春教援主编的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出版

    舒讯;

    <正>由山西大学郭贵春教授主持编写的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2013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参加教材编撰工作的还有东北大学陈凡教授、清华大学吴彤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张明国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肖显静教授和山西大学殷杰教授。

    2013年07期 v.29;No.305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13)——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的STS问题研究会议通知(笫二轮)

    <正>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广西民族大学、东北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国一东盟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理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13)—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的STS问题研究"拟定于2013年10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诚挚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仁参加!现将有关会议事项公告如下:一、会议选题

    2013年07期 v.29;No.305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

  • 齐默尔的技术理念论

    黄欣荣;

    齐默尔是技术哲学发展早期的重要人物,是卡普创立技术哲学后第一位系统阐述技术哲学核心问题的技术哲学家。齐默尔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全面分析了技术理念、技术本质以及技术的创造特征,并认为技术的目的就是人类通过对自然物质的驾驭和摆脱自然的束缚而获得自由,由此系统阐发了技术的本来意义以及从技术角度对自由意义的黑格尔主义解释。

    2013年07期 v.29;No.305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技术认识论刍议

    程海东;刘炜;

    由于人文传统与工程传统所面临的尴尬,技术哲学自经验转向以来,技术认识论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作为技术哲学的理论支撑,技术认识论需要分析具体的工程技术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分析技术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以及它们的演进和整合,从技术活动过程的角度看,技术知识可以区分为功能性质知识、物理性质知识、手段-目的知识和行动知识四种类型。此外,情境性也是分析技术认识的一个重要基点,具体的技术认识都是情境中的认识,情境因素是技术认识的内在构成部分。技术认识论的研究不仅对弥合人文传统和工程传统,构建技术哲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拓宽认识论的研究视域。

    2013年07期 v.29;No.305 37-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工程本体论的认识

    殷瑞钰;李伯聪;

    从不同视角、观点出发分析、观察工程,会有不同的图景和认识。人们不仅需要从要素观点认识工程,更需要认识和把握工程的"本根",研究工程本体论问题。工程本体论认为不能把工程看作科学或技术的衍生物、派生物或依存物,工程有其不可否认的作为"本体"的地位。工程是直接生产力。工程活动现实地塑造了自然的面貌、人和自然的关系,现实地塑造了人类的生活世界和人本身。工程本体论不同于自然本体论,因为它突出了工程活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改变自然的活动;它也不同于西方哲学中的神学本体论,因为它突出了工程活动的人本性质而否定了那种神学本体论观念。

    2013年07期 v.29;No.305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科技与社会

  • 三螺旋协同创新的机制与路径

    邹波;郭峰;王晓红;张巍;

    实施"协同创新"是当前我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三螺旋理论为大学、产业和政府间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学理支撑。通过对三螺旋理论的深入研究,首先揭示了三螺旋"协同创新"的内在机制——创新主体的自反机制、创新组织的集成机制和创新过程的非线性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在实践层面上提出了实现大学、产业和政府间"协同创新"的具体路径——大学、产业与政府主体间目标的协同、组织结构的协同和创新过程的协同。基于学理基础上的路径分析,能够为我国"协同创新"的实践提供有益思路。

    2013年07期 v.29;No.305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2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5 ] |[阅读次数:0 ]
  • 和谐与存在——“充足理由律”的哲学内涵及其生态认识论价值

    朱新春;吴兆雪;

    作为与矛盾律并列的推理原则,充足理由律在逻辑学上的合理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充足理由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关于存在问题的合理认识。充足理由律从整体主义出发,揭示了可共存性与和谐性是宇宙万物存在的终极理由。在生态问题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看待事物的价值从而进行生态维护的实践,充足理由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生态认识论价值。

    2013年07期 v.29;No.305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复杂系统管理中的功能主义思想

    王泽榔;范冬萍;

    功能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在心灵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系统科学和系统管理的发展,功能主义形成了黑箱、模型、隐喻与整体优化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系统方法。功能主义思想在复杂性科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复杂系统管理中,以注重整体与结构、效率与目标、实用与理性相结合为特征的功能主义方法论已经逐渐形成并且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2013年07期 v.29;No.305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高等教育涉外引智工作的发展、问题与对策

    谢勇;陈念宁;

    引智工作是一国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教育涉外引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规律,当前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面临着挑战,亟需有所变革。建议相关改革在三个方面进行:1.科学的制度化建设;2.现行制度的合理化完善;3.趋同化人事管理措施的逐步实现,最终构建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

    2013年07期 v.29;No.305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生态伦理证成的困境及其现实路径

    李勇强;孙道进;

    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纷争与对抗表征了当下生态伦理合理性论证与建构的困境与内在悖论。凭借感性对象性活动即实践的上通下达,在人向自然复归与自然向人而生的动态互动中,自然融入进了人类的道德关怀视域,由此,生态伦理合理性证成与内在困境解悖的崭新路径得以开启。

    2013年07期 v.29;No.305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1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创新的社会审视:需要、宽容、约束

    余玉湖;陈墀成;

    科技创新与人们的社会需要构成互动的系统,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承担着资金支持、凝聚人才、引导创新的重大使命。社会需要是由各类利益主体的需要合成的,具有时间、空间结构的复杂系统,科技创新满足社会需要具有不确定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应当形成宽容的社会氛围,培育科技创新的沃土。当代科学技术不仅具有无限的创造能力,而且存在着潜在的巨大破坏力,应当把科技创新置于人文的导航与伦理的约束下,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地促进科技创新。

    2013年07期 v.29;No.305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科技思想史

  • “天下之中”与周公测影辨疑

    张强;

    周公踏勘洛邑所采用的方法是"龟卜"或"耆卜"之类的占卜法,并未实施《周礼》所载的以土圭测日影以求地中,"日中测影以求地中"实为后人附会之说。自周公营建后,洛邑地区常被后世称为"天下之中",该词首见于《吕氏春秋》,是指诸帝升降于天地之间、沟通天地的处所,与文献中常见的"天地之中"具有不同的内涵,仅指"天地之中"的"地中",即"天中"在地面的映射。西周时期,洛邑地区作为"天下之中"则常被表述为"土中"或"地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非一个纯粹的自然地理学概念,而是政治地理性概指概念。

    2013年07期 v.29;No.305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缀术算经》“自质说”及其理学思想渊源

    徐泽林;夏青;

    江户时代日本数学家建部贤弘(Takebe Katahiro,1664~1739)的《缀术算经》(1722)不同于其他东亚传统算书,书中尽管充满创造性的算法,但其著作目的并非单纯叙述算法,而是通过具体算例阐述数学方法论及其研究算学的感悟,书末所附"自质说"集中阐述其数学思想与方法论。文章分析"自质说"的数学思想,追溯其思想在宋明理学中的渊源,以揭示中国哲学对日本传统科学文化的影响。

    2013年07期 v.29;No.305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宗教与科学:终难解开的结

    杨足仪;

    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从知识的确实性与完备性不相容的视角看,宗教与科学有着相反的选择:科学在坚守了高度的确实性理想的同时,在不断地牺牲着完备性;而宗教对完备性的坚守,又是以牺牲确实性为代价。正是在对确实性与完备性两全理想的追求中,科学与宗教又有着发生学的同根同源性、认识旨趣的同向性、终极追求的归一性,突显出宗教与科学有着终难解开的结,从而对宗教与科学复杂关系的实质作了独特的诠释。

    2013年07期 v.29;No.305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钱学森之问与钱学森道路

    王阳;

    解答钱学森之问,回首钱学森走过的道路是解答的重要途径。一,钱学森的美国学术之路是站在科学帅才冯·卡门的肩膀上,逐步成为顶尖空气动力学家,并造就科学统帅能力。二,钱学森的美国科学帅才道路是极早投身决定科技未来的前瞻性科学领域——火箭事业,在未显现现实价值的时候亲身担当美国火箭的理论设计师,更有机会在冯·卡门举荐下考察德国、美国和日本火箭发展状况,承担制定美国火箭科学规划的特殊经历。三,钱学森的中国道路是归国后钱学森具备战略眼光,率先提出和全局推动新中国发展火箭导弹的战略和战术决策,前瞻性创建一系列导弹火箭新机构,他是新中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统帅。

    2013年07期 v.29;No.305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1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教学研究

  • 荷兰3TU科技伦理教育模式评析

    晏萍;于雪;王前;

    荷兰3TU的科技伦理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从科技伦理教育的途径、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荷兰3TU科技伦理教育进行全面的评析,对我国科技伦理教育有重要启示意义。

    2013年07期 v.29;No.305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问题讨论

  • 具有人文思想底蕴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对工程实体质量的影响

    戴荣里;

    具有人文思想底蕴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高速铁路设计、施工、维修中考虑问题不仅仅要从技术本体出发,而是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宗教习俗和环境伦理而进行工程建设,才能使工程本体质量获得更多地优质保证。

    2013年07期 v.29;No.305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量子力学的“钟”与“云”之争的再认识

    陈国庆;

    以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代表的两派围绕测不准关系深入展开的长期争论,揭示出量子力学内蕴着与经典物理不同的实在观。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几率特征是内禀的,其表现形式是与观察的方法分不开的。因此,用经典实在观及还原论思维方式理解微观粒子存在本质上的不适应。

    2013年07期 v.29;No.305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协同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理论探索

    阮学云;郑孝莲;黄秀峰;

    心理系统是一个非线性、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属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范畴。将复杂性科学所包含的协同学作为研究工具,把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作为协同学中的序参量,用逻辑性的思维引导大学生对自身心理活动过程再思考。提供了一种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视角,并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提供了实践方向。

    2013年07期 v.29;No.305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然辩证法研究》征稿启事

    <正>本刊是CSSCI哲学类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目录自然科学总论期刊,科技哲学学科的专业性、理论性刊物,在学术界和知识界享有盛誉。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学人和作者踊跃投稿,来稿须知如下:1.本刊欢迎经过作者潜心研究而完成的有新材料、新观点的论文,拒绝那些为应付评职、晋级、混学位、敷衍课题交差等而临时拼凑的滥竽充数之作。2.本刊设有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思想史等栏目,来稿请参照各栏目的学术水准撰写。

    2013年07期 v.29;No.305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