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剑凌;
在沃森实验中,否定后件式的正确率显著低于肯定前件式的正确率,其主要原因是否定加工困难:在肯定语境中,否定难以激活,因此,肯定转化为否定困难;同时,否定意味着不确定性,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是人类的普遍心理,这也大大增加了否定加工的难度。此外,实验中的重要概念"逻辑等价"涉及到深层理论问题,对这一概念的澄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沃森实验。文章最后,基于对沃森实验的分析,讨论了逻辑与心理的关系。
2013年10期 v.29;No.308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晶晶;
预设理论是当代语言学界和逻辑学界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而预设投射问题则是预设研究的焦点,它涉及复合表达式的预设与构成它的简单句的预设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探讨了国外几种有代表性的预设投射解释模式,如:累积假设、PHF模式、潜在预设说、心理空间说、三值逻辑解释等;这几种解释模式从语义、语用和认知角度分析了投射问题。另外,文章还梳理了包括克里普克在内的众多知名学者对预设投射问题的解释。
2013年10期 v.29;No.308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路卫华;
在汉语中由于不同的科学学科对"representation"有着不同的译名,使得在汉语表述的科学哲学中也给予了"representation"以不同译名。通过分析不同学科中对"representation"的不同翻译,表明"表示"是最为普遍及一般的译名。相反,在汉语表述的科学哲学中较为普遍使用的译名是"表征",而"表征"这个译名却主要是来源于心理学中所说的"心理表征";然而,一般科学哲学中所说的"科学表示"在含义上与心理学中所说的"心理表征"却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所谓的"心理表征"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科学表示"。这样,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如将科学哲学中的"representation"译为"表征"则极易引起误解。因此,最好将"representation"理解并翻译为"表示"。
2013年10期 v.29;No.308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仕丹;袁江洋;
史蒂文·夏平认为波义耳空气泵实验的目的在于例证一种可行的科学知识哲学;实验作为"感性的集体见证"确立事实的一种研究模式,其合理性是由"实验室的生活方式"这些社会因素保证的。但是,夏平并未研究空气泵实验的完整体系,因此不能解释它对于实验哲学的意义。实验哲学对事物性质或现象进行机械解释。空气泵实验在理论预设和解释性假说的指导下,一面解释空气重量、压力等现象;一面阐明理论预设和理论假说的意义。系统的实验批驳逍遥学派充满论和各种以太理论,为新科学拓展了"气体研究"新领域。空气泵实验示范了对自然现象进行经验探索和理论建构的"实验哲学"研究。
2013年10期 v.29;No.308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栋;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韦尔切克认为历史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空间观念:空间只是为粒子运动提供场所的一个惰性容器,是"空的";空间是一个有独立特性的媒介,是"满的";以及空间是最基础的物理实在,而粒子等传统的物理实在源自于空间。韦尔切克持最后一种空间观。他认为空间是一种由数种不同类型的基本量子场叠加构成的实体,所有其它实体均源自空间实体。相对论中的时空只是这些基本量子场之一。韦尔切克的空间观念比较接近时空哲学实体说中的超实体说,但比超实体说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2013年10期 v.29;No.308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清华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王巍教授专著《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第二版,初版2004年),已于2013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全面细致地研究了西方科学哲学的10个主要问题:①认知意义的判断标准,研究了逻辑经验论从可检验原则到可翻译原则,直至走向整体论的内在逻辑线索;②归纳与验证,研究了归纳问题以及归纳逻辑和贝叶斯算法对验证问题的讨论;③科学说明,分析了亨普尔科学说明模型及其问题,将说明本质归结于对定律的认识;④自然定律的本性,探讨了自然定律的规则性进路与必然性进路;⑤还原
2013年10期 v.29;No.308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一、会议主题1.信息哲学元理论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信息认识方式2.信息哲学与当代前沿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3.信息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研究4.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哲学问题5.信息哲学与具体科学中相关问题的交叉研究二、会议时间、地点和语言会议时间及地点:2013年10月18-21日在中国西安召开。会议语言:英语、中文。三、会议规模和注册费会议规模:100人左右。
2013年10期 v.29;No.308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广西民族大学、东北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理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13)--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的STS问题研究"拟定于2013年10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诚挚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仁参加!一、会议选题
2013年10期 v.29;No.308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拟定于2014年3月底在北京举行(具体日期另行通知)。会议采用主题报告和专题分组讨论相结合,主题为"科学的价值",分5个专题小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科技与社会。提交论文题目及摘要截止到2014年1月20日,论文全文投稿截止到2月15日,论文录用通知和参会确认截止时间为3月20日。来稿请注明参与小组名称。会议代表免收会务费,食宿自理。联系人:史阿娜赵月刚
2013年10期 v.29;No.308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吴国林教授新著《量子信息哲学》,已于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对量子信息进行哲学探索的结果。量子信息理论基于量子力学,又具有新的特点。量子力学仅是量子信息理论的基础之一,量子信息理论还包括信息理论、计算理论等。因此,量子信息哲学的研究范围,除了以新的角度对量子力学的有关问题展开研究之外,还要扩大研究范围。即使对于同样的物理现象,量子信息哲学也会有新的角度。量子信息哲学是一个正在兴起研究领域。量子信息的哲学研究是国内外科学技术哲学学界研究的前沿
2013年10期 v.29;No.308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涛;
<正>2013年7月27日,由东方毅拓展文化协会和钱学森社会工程研究中心主办、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承办的"钱学森社会工程思想研讨会(2013)"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东方毅拓展文化协会、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海军总医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2013年10期 v.29;No.308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苏;
经济学起源时其科学属性服务于道德科学属性,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后社会分工演变促使经济学由道德科学变成科学,但当代社会背景下经济学应该实现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融合,回归其道德科学属性。
2013年10期 v.29;No.308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大兴;
随着学术职业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学术职业伦理日渐成为学术职业研究所亟需关注的重要领域。学术职业伦理具有其自身的独特内涵与属性,并对学术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利导作用。现阶段我国学术职业伦理在塑造过程中存在着外部力量干扰、自身精神缺失以及责任划定困境等相关问题,以精神价值与规则为导向对学术职业伦理进行有效提升是学术职业伦理科学塑造的必要手段。
2013年10期 v.29;No.308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田园;王大洲;
科研机构技术支撑人员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职业群体,对其工作重要性的忽视和激励机制的缺陷已经成为了制约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给出了科研机构技术支撑人员的定义;总结了这一职业群体的四大角色特点:崇尚科学追求自我发展、创造并传承着实验室语境知识、创造并维系着作为行为规范的实验室文化、职业贡献具有不可见性;并据此提出科研机构技术支撑人员激励机制四个改进路径:调高可见性、以利补名、分类管理以及提供成长空间。
2013年10期 v.29;No.308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高秋芳;曾国屏;
结合科普知识概念的历史演变和现实境况,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史三个层面科学观的变化对科普知识内涵的影响来寻求广义科普知识提出和阐明之路,揭示出:科普知识不应限于"科学知识的简化与翻译"的狭义理解,而应做广义诠释,即既包含基础科学的知识,又有与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文化相结合的科学知识,是内容丰富、内涵多层的知识概念。
2013年10期 v.29;No.308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崔金栋;徐宝祥;
产学研联盟的功能和形态不停的发生着演化,分析产学研联盟的运行机理和演化机理成为研究产学研联盟问题所必需解决的问题。在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产学研联盟中的知识生态系统,以复杂系统理论研究产学研联盟演化,进而发现产学研联盟演化的动力问题和阐述产学研联盟的演化模式,提出产学研联盟的演化是一种典型的自适应行为,是产学研联盟发展适应环境的必然结果。
2013年10期 v.29;No.308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昱东;曾华锋;
"两弹一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政治+行政+技术"的"三位一体"管理体制。由于政治要素介入管理,该体制在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体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在今天的国防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中,应充分借鉴和发扬这一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重视和加强政治的主导性,建立灵活高效、独立运行的研发机制,充分发扬集体领导、民主集中的优势。
2013年10期 v.29;No.308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白天鹏;
"科学"一词在19世纪末期就已进入中国,短短几年内,便普及于整个社会。科学在为民众所广泛接受的过程中,其含义也开始了泛化的历程,从最初的指涉自然科学,到与人文性、社会性的知识学科形成联系,并进而对人的心性、品德产生效用,最终进入人的价值世界。辛亥革命前,众多知识分子纷纷以科学作为革命实践的合法依据,尤以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为甚,他们一方面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又高举科学的旗帜,进行社会革命。由此,科学含义的二元性在清末得到了正式的展现。
2013年10期 v.29;No.308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文卿;高策;
民国时期,面对蝗灾肆虐,在西方留学的昆虫学家回国后利用在西方学习的先进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蝗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蝗灾的科学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积极筹备专业昆虫研究机构,培养新型科技人才;二是利用近代科学方法对蝗虫及蝗灾进行研究;三是怀有科学救国、求真务实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2013年10期 v.29;No.308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亚娜;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是近代以来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俄罗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索洛维约夫开始一直到当代俄罗斯学者,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在不断进行着探讨和研究。当代的俄罗斯学术界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主要从全球学、传统俄罗斯宗教哲学、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跨学科与跨文化视角来考察俄罗斯社会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理论丰富而多元。
2013年10期 v.29;No.308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立军;任冲;
本文首先就西方数学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因素——公理化方法的意义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在对第三次数学危机中三大代表性学派的基本思想和它们的基本缺陷的描述中揭示出公理化方法的局限。进一步,本文根据对歌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思想的探讨,将问题引入哲学的层面,从而最终试图到达彻底认识数学本质的根源之中,从此根源来洞察数学的本质,揭示了数学危机的本性在于对无限问题的认识陷入了不能解决的困境,并指出,只有超越数学的有限境界,才能真正理解和解决无限问题。
2013年10期 v.29;No.308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芳;王昌忠;刘银伟;
谭峭是五代时期最重要的道士和道教学者之一,著有《化书》六卷,其中内蕴丰富的科学思想,内容广泛,涉及古代物理学的力学、声学、热学、光学、磁学以及生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许多学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反映了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实际上由于道教信仰和成仙的终极关怀,谭峭描述这些科学知识的目的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阐述他的宗教理想。这为理解道教与科学关系的本来面目提供了参考。
2013年10期 v.29;No.308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凯;
在西方哲学中本体论是"第一哲学",是关于存在的理论和学说。现代的科学与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表明,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本体论问题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基础性问题,是一切理论陈述的前提。因此,地理学研究也无法回避本体论问题,地理学本体论研究是理解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前提条件,提出和系统的阐述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对于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述本体论思想的基础上,论证了地理学本体论问题的逻辑根据,提出了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界定了其内涵,论述了本体论问题研究对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意义。地理学研究中,任何的本体论立场都有其历史的和视域的限制,因而也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以某种具体的哲学本体论学说和立场为前提的具体地理学理论和学派也都有其历史和视域的局限,澄明和揭示其本体论承诺有助于我们更合理的评价和看待地理学的不同理论观点和学派。
2013年10期 v.29;No.308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子明;
人的本质和新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人的本质决定了新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后方向和实践。人对世界的认识水平取决于科学的进展。基因科学的进展促进了对人本质的重新定义,但同时基因组工程导致的人工化也带来了哲学上的困境和难点。人的本质不应是单纯的生物学的意义,亦非形而上学的人性的混合体或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一种实体性、思想性和场性的融合统一。人类的本质必将随着人类自身的探索、发现、改造和创造镜界的不断提升而持续演进。同时,相对于神性,相对性的人类本质在参照体系中得以体现。新生态文明建设必然符合人的本质的演进规律。
2013年10期 v.29;No.308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锦;武青;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其中,尊重自然是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策略选择,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导向。正确处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在当代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2013年10期 v.29;No.308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