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哲学思维模式助推古龙页岩油高效开发
刘合;闫建文;孟思炜;陶嘉平;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非常丰富,是当前最具现实意义的战略接替资源。而我国陆相页岩与北美海相页岩存在显著差异,难以直接采用北美页岩成功的开发模式,在提高单井产量、降低开发成本、增加开采效益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面对全新的资源领域,针对大庆古龙页岩油的特点,发扬大庆油田“两论”起家的光荣传统,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工程哲学思想,由初期借鉴北美页岩压裂工艺效果欠佳,到提出古龙页岩“控近扩远”压裂设计新理念,再到创新提出“宽短缝”压裂对策与实现路径,形成“全域辩证四化耦合管理”的页岩油开发系统工程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页岩油高效开发之路,有力支撑我国陆相页岩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体系的构建与拓展。
工程生态论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
傅志寰;工程生态论研究是在工程哲学体系基础上建立的研究新范式。工程生态论把工程的“对象”“结构”“功能”看作具有“(类)生命”特征的“生命体”;把工程系统看作具有“广义生态特征”的“(类)生态系统”;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尺度(层次)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认识和研究工程生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讨论了工程生态的基本概念,凝练了工程生态的性质和特征,阐释了工程生态论基本理论问题并介绍若干相关典型案例,最后就工程生态论为什么是工程研究的新范式进行了论述。
贝叶斯哲学视角下实验“证实”理论的科学认知重构
孙昌璞;传统科学认知模式中“实验证实理论”的简单范式受到可证伪性哲学的质疑,而贝叶斯哲学通过概率更新机制重构了科学验证逻辑:将科学理论界定为可量化的概率信念系统(猜想或假设),基于先验概率与经验证据的交互作用修正后验概率,通过多轮证据迭代收缩概率分布,形成渐进逼近真理的认知框架。该理论为可证伪性原则与奥卡姆剃刀原理提供了概率化诠释,对传统认知模式构成三重逻辑挑战:一是实验验证的时间尺度,实验验证要突破“一次性判决”范式,需通过多轮证据迭代接受长期证伪性检验;二是认知渗透的必然性,理论预设与历史证据构成先验信念,使“客观数据”不可避免携带主观认知要素;三是双盲机制的局限性,物理学等领域的实验观察依赖先验理论框架,证据链环节仅具备概率意义的独立性,无法完全剥离先验影响。为应对上述挑战,贝叶斯模型主张以概率约束替代绝对隔离来保障客观性;以批判性态度解构先验预设,通过持续证据输入动态更新认知状态;秉持长期验证理念,承认科学理论可信度的渐进累积性;践行认知谦逊原则,将理论建构中的不确定性纳入公共讨论,以开放性维系科学认知共识。该重构既保留了科学经验性的本质,又为理论验证提供了更具弹性的逻辑框架。
双智社会的颠覆性变革前瞻
陈小平;对最近一次图灵测试进行分析和解读,肯定人工智能已经通过了初级图灵测试,认为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双足鼎立的“双智社会”正在到来。以大模型为例,阐释人工智能取得的原理性突破以及存在的局限——实例性和弱共识性,并通过五个例子说明机器智能相对于人类智能的另类性,从而为双智社会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探讨双智社会的基本问题——两种智能的相互关系和相对位置。讨论双智社会中的竞争与合作,提出竞争内涵的改变——竞争对手从同类变为另类,竞争目标从物质生存为主变为精神生存为主,竞争成效从更多收获变为更多贡献。给出人类智能在双智社会中的四大优势和保持主导性的三个条件。结论为双智社会的真正福利是倒逼人类向更高文明形态攀升。
《自然辩证法概论》(2025年版)出版
<正>《自然辩证法概论》(2025年版)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于2025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编写课题组由郭贵春、殷杰担任首席专家,主要成员包括陈凡、吴彤、张明国、肖显静、陈红兵。《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版于2012年5月出版,后经2013年和2018年两次修订,现行2025年版为第四版,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融合到教材中,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凝练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实质内容和时代意义。
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
李宏伟;别应龙;传统工匠的社会历史地位较低,现代科技时代工匠似乎远离我们而去,工匠精神更是淡出思想家、哲学家的视野。然而,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能工巧匠。工匠精神所涵括的师道精神、创业精神、创造精神、实践精神仍然是我们当今时代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工匠精神的当代培育既要注重传统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更要契合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历史·文化·哲学的视角
马惠娣休闲在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境界。考察休闲研究兴起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休闲研究(leisurestudies)的兴起,其实质是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一种思考,是对现代人类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发生断裂的现状做某些补救工作的一种努力,是试图通过对休闲与人生价值的思索,重新厘清人的文化精神坐标,进而促进人类的自省———未来的路如何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更多的意义是让我们学会思索———如何"成为人",成为快乐、自由、富有创造力和具有追求真善美能力的人。休闲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史上的水门事件——Hydrolevel案例的经典伦理分析
盛晓明;马婷婷;Hydrolevel事件,被称为美国工程史上的水门事件,是一个以小见大,全面检视美国工程伦理状况的好案例。本文详尽地还原了H事件的事实真相,纠正了一些对它的误解,并将其背后众多的伦理意义展示出来,结合中国的实际,探讨了对于工程实践的突出意义。
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
李宏伟;别应龙;传统工匠的社会历史地位较低,现代科技时代工匠似乎远离我们而去,工匠精神更是淡出思想家、哲学家的视野。然而,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能工巧匠。工匠精神所涵括的师道精神、创业精神、创造精神、实践精神仍然是我们当今时代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工匠精神的当代培育既要注重传统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更要契合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及其当代意义
马瑞丽;吴宁;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界围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提供了条件。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三种形态及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指出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承认自然的优先地位、人的主体地位、实践的中介作用,是自然、人、实践的辩证统一。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蕴藏着生态意义,能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
赵建军;杨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论")是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理念的生动比喻。这一发展理念为人与自然由冲突走向和谐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就是人与自然双重价值的共同实现。守望绿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王鸿生李约瑟难题同时叩问了东西方文明 ,它没有标准答案 ,却有学术价值。中国现代化史产生了“超李约瑟问题” ,且蕴涵“未来李约瑟问题”。李约瑟难题的价值在于引起探索 ,引发提问。